【天天热闻】“双提升”工程|“动起来”“快起来”“多起来” 西城仲裁以“真情实意”撬动“双提升”
来源: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25 08:52:15

每日30分钟业务提升,未诉先办未呼先应,试点社区调解联络员……“双提升”工程开展以来,西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本着“党建引领、政治铸院,业务为基、人才强院,人民为先、创新兴院” 24字方针,围绕“活力人社、品质人社、创新人社”,拿出“真、情、实、意”具体举措,让工作人员“动起来”、能力提升“快起来”、工作成效“多起来”。

“每日30分钟业务提升”

让裁决更有深度和温度


(资料图片)

“在我看来,裁决书是与当事人在法律意义上的文字对话,不仅得让当事人弄得明白,还要彰显法律的威严,体现专业的价值。”仲裁员陈秋梅说,“每次撰写裁决书我都要往返于生活实际和法律逻辑之间,同每一个词搏斗”。在一次“每日30分钟业务提升”活动中,陈秋梅这样界定自己的工作。

“每日30分钟业务提升”是西城仲裁“双提升”工程的具体举措之一。每个审理庭会根据工作安排,每天挤出30分钟时间组织学习。学习聚焦裁决书,包括总结裁决书中常错、易错标点;骨干仲裁员分析讲解法院优秀判决书和仲裁优秀裁决书,分享裁决书撰写经验;研判有分歧的裁决方向……“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,不是说要吹毛求疵,而是要强化仲裁文书的规范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追求个案公正,也追求仲裁文书说服力的提高,以及仲裁文书事理、法理、情理有机统一的提升。”

围绕新时期仲裁业务的发展需要,西城仲裁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。除了“每日30分钟业务提升”,还坚持每周进行“院、庭长庭审观摩”抽查,每月开展“仲裁裁决书评查”活动,深化“院季度业务研讨”工作机制,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效能。

未诉先办未呼先应

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护航

“西城仲裁始终坚持关注社会热点,深入研判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,并主动破题。实施‘双提升’工程后,进一步提出了 ‘未诉先办’‘未呼先应’的工作准则。”西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西城区内新就业形态企业并不多,但快递小哥、外卖小哥工作站点却不少,活跃在辖区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十分可观。西城仲裁突破固有思维,不限于用工主体的服务管辖,而是以劳动者的需要依法提供服务。

去年,仲裁员在对办案系统进行分析时,注意到有两个争议涉及展览路街道同一家快递行业的企业。仲裁员随即与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对接,了解争议缘由,进行业务指导,成功将矛盾化解。又指导该单位建立了西城区首家新就业形态调解组织。今年年初,仲裁员又在“互联网+调解”平台上发现了涉及这家企业的一个调解申请,当即启动街区、街企联调机制,跟踪事件进展。企业调解组织发挥积极作用,制定调解方案,让争议消化在内部、化解于萌芽。

西城区15个街道党群中心都在本街道建了快递小哥驿站。西城仲裁与各街道党群中心做了协调和沟通,准备把劳动争议调解功能加载到驿站中,设置醒目的引导牌,让小哥们有困惑或碰到问题时,知道找谁来帮忙,让劳动仲裁切切实实成为他们维权的依靠。

试点社区调解联络员

打通争议化解“最后一公里”

守正创新是西城仲裁推进“双提升”工程的一大助力,工作创新频现亮点。

“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,我们希望人人都是调解员,营造争议及时化解、就近化解、源头化解的良好氛围。”西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为此西城仲裁创新性提出了把街道调解工作延伸至社区的思路。

去年市政务服务局发布办法,将街道部分职能下沉到社区。以此为契机,西城仲裁准备将调解工作延伸至社区。“目前,西城区15个街道均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,但力量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。西城区有263个社区,我们将在社区试点调解联络员,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了解辖区情况、与辖区企业更接近、反应更迅速的优势,争取让更多争议第一时间解决在源头。”今年,西城仲裁计划在每个街道至少选一个社区作试点,实现区、街、园区、社区调解组织纵向链接,进一步扩大调解矩阵规模。

2022年,西城仲裁在展览路、大栅栏、广内、广外4个街道试点设立了仲裁派出庭。一方面派出庭有案子,派仲裁员开庭;另一方面,仲裁院也会不定期选取典型性、代表性的案件开公开庭,通过组织企业和调解旁听员,达到宣传+培训的目的,在扩大调解、仲裁影响力的同时,在企业和劳动者当中形成积极导向。今年,派出庭还将“扩编”。

文字:邴美俏

图片:刘骜 区人力社保局

标签:
最新推荐 更多 +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